【杂谈】(上)从近日民/法典通过离/婚冷静期浅谈当代婚姻生育政/策

发出的日期正好是儿童节吼_(•̀ω•́ 」∠)_

本文是我的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分析课的结课论文主体部分,请与以下描述沾边的朋友统统【无视本文】:情绪敏感、易喜易怒,对本议题已有鲜明观点,近期心情不佳,正在赶作业,琐事缠身心烦意乱,不关心时事或者特别关心时事,没得功夫考虑利益无关的话题,等等等等。若是不小心点进来看了引起心理不适,我表示很抱歉。如有分歧,你是对的_(:з」∠)_

总之本文放出来,仅仅想给吃饱喝足闲得没事想找点啥琢磨琢磨的朋友看看。本文一无引述权威,二无翔实数据,三无严谨推断,仅仅翻了翻空间、微博和知乎便提笔胡诌八道,通篇主观臆测,大概得来,所有言论都毫无学术上的可信度,止增笑谈耳。有缘点进来的各位,看了之后该干嘛还是干嘛,找我讨论也非常欢迎,千万不要影响上网冲浪的心情哈。

 

  • 公理

私以为思考任何公共/领域的问题,最好应当遵循以下几条不证自明的公理。当然不遵循也没啥,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上网牢骚两句释放压力也挺好。

  1. 现实性。不能在理想的世界观中讨论现实问题。要是大家都有钱,所有个人、团体、政府都不受经济方面的束缚,那包括本文在内的大多数公共问题都迎刃而解。要是不同团体和阶级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提出一个可行的办法能使所有人满意,那地球上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2. 利益决定立场。最起码在当代,上升到/政/策层面,能够参与决策的人教育水平和社会经验都不低,可能有坏人,但是不会有傻子。影响最终结论的不会是决策团体的偏见或者狭隘,而是自身或者背后代表的利益。抛开利益谈偏见是无法思考/政/策问题的。

  3. 多维性。公共/领域问题牵扯到不同群体,会体现出不同的利益诉求。所以/政/策会尽量照顾各方利益(并且不可避免地有所侧重),在对/政/策的讨论中只考虑一部分人的立场,仅仅是宣泄情绪罢了。人都有立场,并不是说只有中立者有权利思考,而是在侧重自身立场的前提下尝试理解其他群体的立场。哪怕仅仅有这个尝试而并没有理解到,也已经打败了微博上过半网民。

  4. 具体性。任何公共/领域问题,或者说任何现实问题,都是发生在具体的社会和时代中,不能脱离其对应的社会条件、经济水平、历史因素和舆论倾向而存在。架空公共/领域问题,仅仅就其中一个方面或者一个特点展开讨论和引述,这个问题就变味了。

 

  • 概念

虽然上面刚说过具体性,但是在针对公共/领域问题的讨论中,尤其是在网络上,议题都一定要经历一个抽象和简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问题传播中,所有传播者都会用自己的语言、加入自身的立场来概括议题,相同立场的人的概括结果总是相似的。这种被概括出来的、用于讨论和传播、具有立场倾向的“关键词”,我以拙劣的语文水平在本文中称之为“概念”。

关于概念的阐述,我要举一个今日最令我疑惑的例子:【单身/税】。这个词在当今舆论场上,那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尤其是最近这个离婚冷静期出台后,相当多人在转发和评论中提出了单身/税这个概念,并且或悲或愤地认为不久就会落实。翻了几页微博,大众的一般阐述大概是:政府为了鼓励生/育,惩罚选择单身的人士,以针对这部分人群的特殊税种的形式。总之相当负面,在婚姻生/育相关/政/策的讨论中,几乎成为愚政乃至暴政的代名词。

在深入探查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人说单身/税实际上已经落实,现在个人所得税对育儿者就有减免。确有其事,就是个税专项减免中的“子女养育”。百度了单身/税的定义,词条里就说:“现代意义上的单身/税一般不是指单独设立“单身/税”这一税目,而是指因未婚缘故,个人在交税时不能享受一些税收减免/政/策,和有配偶的人相比“实际”需要缴纳更多的个人所得税。”相对来说一方税收得多,另一方税收得少,这不就一个意思吗,单身/税跟育儿者个税减免确实基本可以划等号。税收减免,尤其是针对确实存在的大开销的减免,不是向来喜闻乐见吗?

关于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好多年,开放二胎后低生/育率趋势也几无缓解。在“当代年轻人为何不愿意生/育”的问题中,最大的一个便是没有钱。育儿花销越来越高,谁不想给下一代最好的。但是城市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工作十年存下来的钱都不够房子首付,在最佳生/育年龄大都处于在事业上未达到稳定、在工作地未能安居的状态,生活中许多方面还捉襟见肘,怎么也不觉得有了好好养育下一代的能力。若是请父母来照顾,便又很可能产生一堆其他问题。虽然没有满意的伴侣、对自己不自信、育儿对工作造成影响等等其他原因也有相当影响,但是若是国家表示给钱养,去掉经济上的顾虑,那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哎,所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

要考虑现实问题,经济基础不能忽略,所以完全由国家出钱养娃是不可能的,起码实现共产之前是不可能的。但是国家承担一部分育儿成本,也就是出“育儿费”,这个可行。实际上许多国家都有以不同形式给“育儿费”,够不够用另说。我国这个个税减免便是其中一种。

那,这不完全是好事吗!仔细看又发现,单身或不婚或丁克的人,跟打算生/育或者已经在育儿的人,是同一年龄阶层两个不同的群体。在税收和利益分配上,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单身者不需要补助育儿,有家庭的人则需要。国家解决这个利益矛盾的方式是群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便是国家的生/育率。单论生/育率这项集体利益,养育后代的人确实比单身人士有更多贡献。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下一代,也是社会和民族的下一代。虽然微博上对这一项集体利益,很多人调侃为“培育韭菜”,提高生/育率是为了更好地“割韭菜”,似乎十分鄙弃。但是不管政府是否从中获利,文明和民族的维系确实需要一定的生/育率,生/育率低下最终会亡国灭种,这个道理应该是简明易懂的。暂且不谈具体操作和由谁负责,不谈怎么做,单从道理上,从人的生物性本质来看,维持生/育率确确实实是与所有人都有关联的集体利益。若是看了本文却不认同这一点的,请拉黑我谢谢。

如果不扯到集体,单论生活成本,养育儿女那也是一项大支出,养家的人比单身的人支出多,只靠自己颇有困难,需要国家扶持,这也很好理解。毕竟总体来说,大家都认可,补贴的钱比起育儿的时间精力支出顶多是九牛一毛,对多数人而言育儿仍旧相当吃力。国家给赡养费的合理性,基本冷静下来想想是能理解的。

不过,一方需要扶持和帮助,便直接削减另一方应得的东西,或者增加应付的成本,这听起来是不是也不太对?这里顺口说一句男女同工同酬的问题,它其中一个方面是:那些妻子是家庭主妇的男性,一个人的收入要养一家,所以理应工资高点;而女性,尤其是丈夫也有工作的女性,一个家庭有两份收入,所以理应工资少点。这味道就不对了,我先表明立场:同工同酬是必须的。从结果,也就是最终社会所得分配来看,给予不同的工资跟给予有需要的家庭补助,似乎没有差别,但是为什么观感上差这么远呢?这里就涉及到“概念”的倾向问题,“概念”是有情感色彩和立场区别的,“酬劳”和“补助”意义是不同的。“酬劳”是工作所得,对应的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若是酬劳有差别,就说明做了同样的工作,个人的价值有所不同,这便是歧视和偏见了;“补助”则与个人的贡献或者价值无关,与个人的需要有关,并不是奖励而是帮助,体现了社会的防护网功能。

结果尽管相同,但是中间所走的程序不同的话,/政/策的反响差别可能很大。尊重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在几句话之间,这是非常微妙的,也是大部分的网络大讨论中网友最在意的地方。但是这种微妙的差别很容易在简化的过程中被忽略掉,传播者很容易就忽略了具体的事件当中不利于自身立场的那些微妙细节,所以同样一件事被不同立场的人传播会总结出不同的概念。在信息不透明、不对等的网络讨论中,在信息飞快的传播中,媒体又有煽情化和放大事态的本能,概念的情感色彩被一步步放大。那一开始被忽略的细节,最终就导致了不同立场的人群间很大的观点矛盾,原本莫须有或者很少的敌意和愤怒变成了熊熊烈火,引发互联网骂战。

【单身/税】这个极端负面概念的产生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对单身人士专门收一种税,这其中就有生/育是义务,指责这个群体没有承担义务、拖累集体,并且需要加以惩罚的意思,这确实不应当。不过实际上,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通过国家财政宏观调控鼓励生/育的国家,都不是专门设单身/税这个税种,而是通过对育儿者税收减免、补贴或者其他方面优惠的形式。从形式上来看,并没有把生/育义务化的意思。社会舆论,尤其是上一辈,确实会表达出生/育是育龄人士的义务的想法,这个在我国有各种文化和历史原因,也是社会经济水平还未发达的表现。它不是一两条/政/策出台能解决的,不能就这样把社会压力都怪罪到/政/策上。

政府为了提高生/育率,向育儿的家庭提供补助,通过国家财政支出一部分“育儿费”——且不论具体操作,从思路上来看这是没问题的,准确来说喜闻乐见,值得叫好。但是,若是把财政倾向于有育儿需要的人视作忽视单身人士的需要,把补助视作对另一方的歧视,把没有给予额外补助视作征税,这种扭曲事实的思路相当有问题。“单身/税”这个无中生有、充满戾气的概念之所以诞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社会压力的迁怒,和对侧重集体利益的/政/策的逆反心理。这种遍布微博但实际上并不十分理智的言论,任网民上网宣泄一下就算了,当做制定/政/策的参考是万万不可的。

“子女养育”的个税减免,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我还觉得应当加大补贴或者优惠的力度。在整个相关/政/策的网络传播过程中,若是其中任意一环的传播者能停下来稍微思考一下其中的逻辑关系,或许“单身/税”这个概念的负面性就不会发酵到今天这个地步。


(未完)

(上下应该能写完吧!吧?可恶离婚冷静期本身我还没讲到呢【目死 哎,我只不过是憋不住,我尽量说得简洁点【擦泪)

评论(3)
热度(18)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水蓝湾傻乎乎 | Powered by LOFTER